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自拍晒照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背牛顶——风影优美山势险峻,你去了吗?

    信息发布者:lhs19740707
    2018-03-16 09:22:32   转载

    景观介绍

    编辑

    背牛

    背牛顶

    顶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区渤海林场森林公园内,是秦皇岛市附近一处著名的旅游风景区,海拔965米, 万里长城从山顶蜿蜒而过。距北戴河约50公里。整个风景区由龙潭、绿色长廊、背牛顶等景点构成,以风景优美、形势险要而著称。背牛顶为孤峰,四面陡峭壁立,高入云际,静若仙境。顶峰上有石碑29方,多为名人诗赋词咏,以及望海楼关帝庙无梁殿金光洞等名胜。

    从山下仰望,山顶高耸入云,因山后有石如牛,故名。早在辽代天庆年间(公元1111—1120年)背牛顶即有修建,到明正德十四年(公元1519年),僧人佛海凿井建庙,逐渐成为佛教胜地,到了清朝,道教又在此大光其道。一山先后容佛、道两家,历代香火极盛。

    由山脚沿石阶向上攀登。在群山怀抱之中,有一龙潭奇景,一潭清水,水深数丈,寒气四溢,沁人心脾。潭两侧为悬崖峭壁,形如斧劈刀削。山路树丛中有两块威武的“将军石”,像把守山门的忠实卫士。再往前行,便到了幽深的绿色长廊。

    从绿色长廊上行,通过一段艰难的攀登,便到垭口,从这里仰望山门,陡墙峭立,十分险要。原先依峭壁安置五层柏木长梯,梯旁高悬铁索,游人扯索攀援而上,惊心动魄。如今设置了七十米长的铁梯,外有围栏,虽两旁悬崖壁立,令人心有余悸,但有惊无险。

    到了山门,才令人惊魂稍定,反身四望,始觉风景这边独好,才知不枉来一趟,飘飘好似升仙。如遇阴雨,可见脚下铺云万里,如卷雪,如堆絮,上晴下雨,人称为“牛顶云海”,论气势不亚于黄山云海。山门南侧内壁嵌有一卧碑,上刻“太清观”三个小字,下刻“背牛顶”三个大字。

    主要景点

    编辑

    龙潭

    紧傍游背牛顶的路畔。潭壁如斧剁刀切。夏季,瀑布从峡谷间跌落,气势磅礴,如虎啸龙吟,潭水深10余米,水质清冽,寒气袭人。潭东峭壁上镌着“龙泉”两个楷书大字。崖旁立着清道光年间的两座石碑。龙潭上新架彩虹桥,通向“望雨亭”。路北有石砌“龙王庙”,为1985年重建。

    宝峰禅寺、清河塔寺

    在距

    背牛顶

    龙潭东2公里处。两寺结构相同,均为一栋三间四室无梁殿,券顶、石墙、无一寸椽木。清河塔寺居左,宝峰禅寺居右,清河塔寺外墙卧碑记载为“始建于元至元年(1321年),明正德三年(1508年)重修”,宝峰禅寺于明弘治十四年(1501年)重修。两寺内壁各镶宽约50厘米,高约80厘米的27块卧碑。卧碑上镌刻如来、菩萨、天王、金刚等佛像,线条流畅,刀锋锐利。为明代石刻珍品。宝峰禅寺殿前的两座峭壁如门,叫“山门”。“山门”左右,尽是大小不一的佛像摩崖。两寺相距约1.5公里。

    绿色长廊

    由背牛顶山脚沿石阶向上攀登,山渐陡,景亦幽。这里常年为森林覆盖,奇花异草、参天古树令人赏心悦目。在群山怀抱之中,再往前行,便到了幽深的绿色长廊。这里有天然的猕猴桃藤、野葡萄从路旁向上空延伸,勾连在一起,形成一条浓阴蔽日的绿色长廊,夺人工之美,具有大自然之妙,别有韵味。

    背牛顶

    过龙潭再行数里,穿过由野生狲猴桃和野葡萄藤覆盖而成的绿色长廊,便可仰望背牛顶。这里山道陡立,过去依峭壁置有五节柏木长梯,梯旁有两条铁链道。游人需扯索攀梯,猿引而上。80年代,设置了坚固的铁梯,长达70余米,顺梯攀登,可安然到顶。如遇阴寸可见脚下铺云万里,如卷雪,如堆絮,上睛下雨,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或牛顶云海。山门南侧内壁嵌有一卧碑,上刻“太清观”3个小字,下刻“背牛顶”3个大字。山门附近,有一石崖上镌“今生不把弥陀念,枉在人间走一遭”,给人一种超俗之感。

    石岩后的树林里,掩映着一片碑林,大都是为捐修庙宇的人刻的记功碑。东侧数口井错列排开,大都凿石而成,水浅的不足1米,水深的3米有余,好在不论深浅,虽在山顶却常年不涸。井东石壁下有一方池,古称放生池,池前有一“望海楼”遗址,楼去而平台依存,生有几棵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松,枝叶繁茂,现山顶仅存的建筑——无梁殿,仍供奉着望海观音。殿北的金光洞旁有一石刻,楷体“海阔天空”四个大字苍劲有力,洞东峭壁上刻着佛像和游人留下的诗句。而洞前的平台,正好做为游人野餐聚饮的好场所。

    游历背牛顶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1 从骆驼峰看背牛顶天梯全景

        五一假期,小分队还是和以往一样,寻人迹罕至之处,避人山人海之苦。这天我们来到了秦皇岛抚宁县的背牛顶。早知这背牛顶上有明长城的遗迹时,已有前来一睹真容的念头,后来又看到百年前(1910年)美国著名的中国专家、社会经济学家西德尼·甘博所拍摄的背牛顶“天梯”的照片,那惊险卓绝的画面,更是令我们心痒不已。

        于是背牛顶早已列入我们的计划单中,可惜在2011年4月那场山火之后,曾是景区的背牛顶就此封闭了,而且是永久的。我们一直担心再也无缘得见“天梯”这一旷世奇景,这次来到这里,本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。

        幸运的是,在山下我们遇见一位老乡,他领我们找到了可以登山的入口,欣喜之余,我们开始向背牛顶进军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2 一路上山,有景区曾经的石阶,倒也不算艰难。这令我们有心赏景,此山颇有些味道,略似黄山之奇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3 可惜半途因疏忽错过了一个岔口,我们走入歧途,山路开始变得凶险起来,需要不断的翻越大石,攀升之路开始变得艰难。因山中潮湿还有溪流,不少石头上布着苔藓。尽管我小心翼翼,还是吃了几次亏,摔得痛快,所幸都是外伤,没有伤到筋骨。随着难度越来也大,我们判断不能继续下去,于是下撤,终于又找回正路,但此时已经耽误了近一个小时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4 回到正路后,山路又变得轻松起来,但是体力开始下降,背的水也几乎耗尽了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5 加上虚耗的一个小时,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之后,终于看到终极目的地,照片右上角的那座石楼。位于接近90度的峭壁之上,仰望着,一阵寒意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6 远处已经可以看到敌楼林立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7 这里唯有靠这些梯子上去了,查资料得之曾经这都是木梯连接,上世纪八十年代时,换成了铁梯。现在依然可以看到一些残留在铁梯之下的木梯。吸气,抓牢,上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8 爬到半途,忍不住回头望下,又吸了一口冷气。一阵风吹来,铁梯有轻微的晃动,赶忙又死死抓住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9 往侧边也拍了几张,景色还是不错的。不敢多逗留在铁梯上,背好相机继续往上爬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10 终于爬到顶,赶紧委身窜进门内,松了一口气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11 凝了凝神,又探头往下拍了一张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12 楼内壁嵌有石匾,上书“背牛顶太清观”,看来是个道教所在。继续拾级而上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13 见一刻有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的石头,不知年代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14 回头再看,小分队陆续也上来了,正四下拍照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15 我们一起继续前行,不远处即有一寺庙遗址,名“无梁殿”。上有介绍石碑,说这无梁殿本是建于明隆庆、万历年间的宏量寺上院寺庙之一,现仅存此殿,因殿顶无梁而得名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16 当时是下午三点多,见时间尚早,我们又决定到对面的骆驼峰顶去拍天梯全景,就当作向西德尼百年前的壮举致敬。于是免不了又在天梯上刺激了一把,沿原路下大天梯底下,寻另一路径奔骆驼峰顶。这张照片就是从骆驼峰拍摄的背牛顶山峰,太清观和天梯隐约可见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17 镜头拉近一些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18 再拉近一些,天梯清晰可见。本文的第一张照片便是在这里拍的天梯全景。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
    ■19 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
    ■20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21 远处可以看到长城的一些敌楼,也是残缺不全了。这里不易抵达,不该是人为破坏,应是自然之力。还有一铁索桥,下方便是悬崖,看着也是吓人


    边墙纪(9):背牛顶,隐秘而伟大
    ■22 最后来一张竖拍。下到山下已是6点多,酣畅淋漓的我们打道回府了。

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